练习测试 
  一、 阅读课文,找出中心论点,并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。 
  二解释文中引述孟子的话,并对下面句中加黑的词作出明确的解释: 
  “富贵不能淫,贫残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” 
  三、文中举了哪些具体事例?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精神? 
  四、本文主要以事实作论据,引述的事例,都用了叙述、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,但又有所不同,有的先叙后议,有的夹叙夹议。请你说出这三个事例中叙议是怎样结合的? 
  五、用现代汉语说明下面一段文言文的意思。 
  六、先解释下边加黑的字,再解释词语。 
  1.大声疾呼 
  2.拍案而起 
  3.嗟来之食 
  4.留取丹心照汉青 
  七、下面是对孟子的三句话的译文,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句后的括号里打“√” 
  1.富贵不能淫 
  A.富贵了不能骄纵。( )B.富贵了不能因之而知施淫威。( ) 
  C.富贵了不能迷惑。( ) 
  2.贫贱不能移 
  A.贫贱不能四处流浪。( )B.贫贱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。( )C.贫贱不能使他迁移它乡。( ) 
  3.威武不能屈 
  A.威武的人是不会屈服的。( )B.不因为自己威武而使别人觉得懦弱。( ) 
  C.威武不能使他屈服。 
  八、仔细阅读《谈骨气》一文第二、三自然段,判断这两段的段意各是什么, 在正确的语法后面打“√”。 
  1.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是: 
  A.评价孟子说过的那几句话。( ) 
  B.阐明什么叫骨气。( ) 
  C.说明大丈夫要表现出什么样的英雄气概。( ) 
  2.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是: 
  A.指出有骨气的人是非常多的。( ) 
  B.强调我们 祖先是有骨气的。( ) 
  C.强调有骨气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。( ) 
  九、《谈骨气》一文第4—8自然段举了三个事例,能不能改为 按时间顺序来安排(战国时一个穷人、南宋末年的文天祥、现代的闻一多)?为什么? 
  十、《谈骨气》中引用孟子的话,有什么作用? 
  十一、《谈骨气》中引用文天祥的两句诗有什么作用?请抄出全诗并做简要解说。 
练习测试之一答案 
  一、课文的中心论点是:“我们 
  二、淫:迷惑。移:改变志向。屈:屈服。孟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:“不为金钱、地位所迷惑,不因贫穷低贱而改变志向,在权势、压力面前不屈服,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。” 
  三、文中举了三个具体事例。 
  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事例集中体现了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民族英雄气概。 
  中国古代一个不食嗟来之食的穷人的事例表现了中国人“贫贱不能移”的骨气。 
  英勇的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例是“威武不能屈”的典范,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英雄气概。 
  四、第一个事例用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。第二个事例用的是先叙后议,以议为主的写法。第三个事例用的是先叙后议,以叙为主的写法。 
  五、齐国发生大饥荒,黔敖在路边摆上了吃的东西,等饥饿的人来吃。有一个饿得很厉害的人用袖子挡着脸,拖拉着鞋,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。黔敖用左手拿了吃的,用右手端着喝的,吆喝一声:“喂!来吃!”那个穷人抬眼看着黔敖说:“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,以至于饿成这个样子。”随即拒绝了黔敖的施舍,终于因为不食嗟来之食而死。 
  六、 
  1.大声呼唤,引起人们的注意。疾:急。 
  2.拍着桌子站起来。案:桌子。 
  3.表示带侮辱性的施舍。嗟jiē:感汉词。 
  4.留取这颗赤胆忠心,永远在史册上放光芒。丹:红色;丹心,指忠心。汗青:指历史书册。 
  七、 
  1.C、2.B、3.C 
  八、1.B、2.C 
  九、不能。第二自然段引用孟子的话,总提了三点:下文就应紧扣孟子的话分别举事例来论述,以体现文章的逻辑顺序。 
  十、吴晗在《谈骨气》一文中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“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”接着就引用孟子的话阐释了什么叫“有骨气”,为后文展开论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孟子的这三句话可以看作是他篇的纲,它贯穿于全文的始终。 
  十一、文章引用文天祥的两句诗,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写诗明志,慷慨就义,这就是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大丈夫气概。引用事实论证了中心论点。全诗及解说见[相关知识库]。    |